2.5萬平方米自動駕駛體驗區將亮相進博會

時間:2019-08-31

來源:文匯新聞

0

導語:氫燃料電池車、自動駕駛汽車、古董車……這些汽車都將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行中國首發;如果有展商客商對進口商品有服務需求,那么物流服務、咨詢服務也可以在進博會上“精準對接”。

   氫燃料電池車、自動駕駛汽車、古董車……這些汽車都將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行中國首發;如果有展商客商對進口商品有服務需求,那么物流服務、咨詢服務也可以在進博會上“精準對接”。

  面向汽車、服務貿易展區的展前供需對接會昨天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這也是進博會開幕前最后一場大規模對接會。本次展期供需對接會創新采用“平行會場”模式——兩大展區供需對接在兩個會場同步開展。不過,看似“平行”的對接會,卻將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汽車展區

  既有“成熟物種”,也有“未來形態”

  第二屆進博會亮點之一,就是將增設自動駕駛體驗區,讓參會人員近距離感受人工智能與汽車的交融。體驗區準備得怎么樣了?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霖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北廣場做無人駕駛車道的準備工作,包括完善標示標線,為道路裝上“眼睛”做智慧化改造,整個無人駕駛體驗區場地達2.5萬平方米,從今年6月開始改造,預計10月竣工。

  據悉,無人駕駛區將在道路中設置不同的交通場景,包括紅綠燈識別、障礙物、跟車、并車等路況,展示無人駕駛車輛在典型場景下的表現。李霖介紹,5G技術和V2X(Vehicle to Everything)都會納入到無人駕駛體驗區,約20家企業將“入場”。在企業的選擇上,進博會將遵循兩個原則:其一,強調落地性,比如環衛小巴等較成熟“物種”;其二,強調前瞻性,進博會將引入面向未來的交通形態,比如會重點引入汽車的iPhone 2模式,為參會者帶來不一般的體驗。

  據透露,正在舉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無人駕駛體驗區也是汽車城在負責籌備,目前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預約方式,進博會也有望采取同樣的預約方式,目前正在計算承受能力。

  汽車是契合消費升級新趨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消費品,汽車展區的產品和技術的發布對于汽車生產和消費有著“風向標”作用。“今年汽車展區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69家展商參展。”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進博會項目負責人陸洋介紹,相比上海車展偏向于技術和品牌發布,進博會汽車展區主要承載的是貿易平臺功能;第二屆進博會將迎來新的零部件企業、技術類企業參展,現場將匯聚氫燃料電池車、自動駕駛汽車、古董車等眾多中國首發產品。

  依維柯中國區總經理負責人托馬索·克羅齊透露,此次進博會,依維柯將帶來四大類型的五款車型,其中有兩款產品是亞洲首發:一款是2019款Daily輕型商用車,從性能來說,這輛車搭載全新F1C 3.0升發動機,最高輸出180馬力,且超前滿足國六b階段排放;另一款產品是最新一代Daily 4×4 Hi-Matic越野車型。

  服貿展區

  全球品牌商和制造商越來越關注“中國標準”

  日本通運東亞地區總括室經營戰略室室長廣田靖的名片背后印著“一帶一路”海鐵國際多式聯運歐亞大通道的地圖——可見公司對于中國業務的關注。在對接會現場,他告訴記者,去年參展進博會,企業的展位面積為36平方米,結果短短幾天內對接的企業超過150家,大大超過了預期,“從客人的業務需求來看,對于包括‘中歐班列’在內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特別有興趣,而我們的特色就是提供綜合鐵路、公路、海運的物流方案,將企業的產品從歐洲順利進口到中國。”據了解,去年企業參與承運的“中歐班列”達到2500柜,今年預計這一數字將達到5000柜。

  得益于去年的“溢出效益”,今年日本通運將展臺擴展至144平方米,并且將拿出醫藥品物流的最新解決方案,通過優質的供應鏈管理、溫度管理,為中國及全球客戶展現最優的解決方案。

  SGS消費品及零售總經理郝金玉表示,在第二屆進博會上,企業將現場展示包括汽車座椅自動檢測系統、“一帶一路”工業沙盤演示、獨立慧鑒認證展示等創新服務。以5G為例,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相關的質量標準不斷出臺或更新,而且各國標準的制定方向并不相同。各類質量標準和法律法規讓人無所適從,尤其是在汽車智能化和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方面,汽車產業所面臨的合規性挑戰正在日益提升。SGS為商用客戶提供技術驗證、產品認證、品質提升和技術開發等服務,涵蓋車內聯網端測試和車外聯網端。

  “SGS中國的業務來源從最初出口業務占比90%到現在進出口份額各占一半,可見中國國內市場和進口市場都在高速成長,尤其在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領域的市場發展迅猛且潛力巨大。”郝金玉表示,公司感受到中國市場是在逐步開放、充滿活力、也越來越和國際市場接軌,面對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全球品牌商和制造商也越來越關注“中國標準”。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