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周報】主線科技落地全球最大規模無人集卡車隊;華為礦鴻生態圈初具規模

時間:2021-11-01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

0

導語:○ 超星智能發布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 ○ 百度Apollo連發三款量產無人車; ○ 英創匯智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 ○ 主線科技落地全球最大規模無人集卡車隊; ○ 華為礦鴻生態圈初具規模; ○ 小蠻驢雙11規模化落地全國70城200所高校; ○ 聯邦快遞在中國啟動無人駕駛遞送車測試; ○ 全國首臺無人駕駛制種玉米收割機首試成功; ○ 江蘇多地首次引進引進無人收割機搶收稻谷; ○ “5G無人駕駛清掃車”亮相北京天壇公園; ○ 百度與重慶江北區達成戰略合作; ○

新品圖鑒

#01 超星智能發布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

在10月26日-28日舉辦的2021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超星智能的重磅新品——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首次在大眾面前亮相。


該設備為超星智能用不到一年時間研發出的可下地作業的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擁有更智能、更節能、更高顏值和更高性能的產品體驗,整車以無級變速為驅動,采用鋰電池供電,配備電控提升懸掛系統,輕松實現無人駕駛,同時支持無人作業、協同作業等多種作業模式,利用4G/5G通訊技術接入網絡,通過與云端交互實現智能化作業的管理和監控,更可以搭載多種農具,充分滿足平原、丘陵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場景和作業需求。

#02 百度Apollo連發三款量產無人車

10月28日,在百度“Apollo Day”技術開放日上,Apollo Moon三款合作車型集體亮相、極狐版車型首次開放體驗、5G云代駕企業版重磅發布。


目前,Apollo自動駕駛車輛已完成從四代車單一車型,發展到五代車三款車型,分別是Apollo Moon極狐版、威馬版、埃安版,為“蘿卜快跑”用戶提供更多選擇;自動駕駛安全路測里程已從600萬公里增加至1,800萬公里,實現三倍提升;5G云代駕從單一遠程脫困場景,擴展至“賦能共享出行服務、賦能特殊作業場景、賦能智慧城市服務”三大落地場景。Apollo無人駕駛三要素“前裝量產車”、“AI老司機”、“5G云代駕”正以“三倍速”不斷進化。

融資捷報

#03 英創匯智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

10月25日,國內一流的汽車底盤線控與主動安全產品供應商北京英創匯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英創匯智”)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新央企運營基金領投,德聯資本、中關村前沿基金、中關村種子基金、龍鼎投資、上汽恒旭資本跟投。

英創匯智成立于2013年,其核心技術源自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公司致力于汽車整車動力學控制、先進底盤電控、汽車智能主動安全等技術領域創新與產品研發,具備完整的自主汽車底盤電控技術體系,以及強大的汽車電控執行機構與控制器設計、整車操縱穩定性測評、整車底盤系統動力學控制的研發平臺。本輪融資將用于擴大公司ESC產能、建立eBooster產線、推進ADAS、L3-EPS、IBC等新產品量產。

落地應用

#04 主線科技落地全球最大規模無人集卡車隊

10月29日,主線科技宣布,隨著這個月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啟用,公司交付的60臺ART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順利投產運營,主線科技已累計完成交付超百臺港口無人駕駛集卡,成為業界首個商業交付“破百”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作為國內最早自主研發自動駕駛卡車的團隊,主線科技以L4級自動駕駛卡車為拳頭產品,打造面向智慧港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Trunk Port”,參與建設了天津港、寧波舟山港、招商局港口等多個國內智慧港口標桿項目,締造了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港口無人駕駛集卡車隊,并屢屢創下行業里程碑。

在交付“破百”之后,主線科技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優勢,積極開拓海內外智慧港口市場,持續擴大港口無人駕駛集卡落地運營規模,協同干線物流自動駕駛運營,加速構建NATS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05 華為礦鴻生態圈初具規模

10月26日-29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下稱“采礦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召開,首次參會的華為公司攜“華為礦鴻”最新的應用進展與生態伙伴們一同亮相。華為稱,自礦鴻操作系統發布以后,生態伙伴快速響應,華為礦鴻生態圈已初具規模。


華為礦鴻是鴻蒙OS在礦山領域應用的工業版本,于9月14日正式發布。本次展會上,華為智能礦山展臺展出了以華為礦鴻為重要基石的全新的智能礦山解決方案。華為礦鴻通過統一數據接口,利用獨特的軟總線技術實現煤礦的萬物互聯、系統智能協作,搭載礦鴻操作系統的井下設備實現超級互聯和跨系統的智能聯動,助力煤礦企業建設“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為煤礦工業互聯網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06 小蠻驢雙11規模化落地全國70城200所高校

10月25日,淄博市首臺菜鳥無人快遞車落戶淄博職業學院,將幫助消除學生高峰期收快遞的困擾,滿足多樣化的快遞派收需求。


今年雙11恰逢新一輪疫情發生,為統籌疫情防控、確保快遞更快更安全送達,菜鳥宣布啟動百城千校菜鳥驛站送貨上門計劃,菜鳥無人車小蠻驢也將齊上陣,首次進行規模化配送服務。目前,菜鳥無人車小蠻驢已落地全國70城200所高校,蓄勢備戰雙11。

#07 聯邦快遞在中國啟動無人駕駛遞送車測試

10月28日,聯邦快遞宣布與新石器公司合作,在中國啟動自動駕駛遞送車測試。這是聯邦快遞首次攜手中國本土科技公司測試無人車在操作中的應用,是其將無人車部署到可持續、智能物流中的最新嘗試。


該無人駕駛遞送車為零排放純電動車,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配備車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車聯網系統和智能貨箱系統,可以實現AI智能調度、全方位監控以及云端管理;具備多重安全保障,最大載貨量約為500公斤,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續航100公里;其配搭的技術系統可處理派送過程所遇到的復雜路面情況和進行紅綠燈識別;支持晴天、霧霾、小雨、夜間和其它狀況下行車;同時,該自動車的貨箱還可以改裝為溫控間和智能包裹儲物柜。

據悉,聯邦快遞與新石器于10月份在北京開始對無人車進行測試,雙方還將分階段在不同時間段里,對包括校園、辦公大樓和操作站等不同場景下的各種操作應用進行測試,并獲取客戶體驗反饋。

#08 全國首臺無人駕駛制種玉米收割機首試成功

近日,由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雷沃重工共同研發制造的全國首臺無人駕駛制種玉米收割機在肅州區首試成功,為酒泉智慧農業再添重器。


無人駕駛制種玉米收割機是酒泉千畝高標準農田(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及智慧農業示范園建設項目的一大重要成果。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介紹,該設備在全國是第一臺套,還需要不斷地改進,然后實現產業化推向市場。這臺機械將解決制種玉米去雄、收獲、剝皮三大‘卡脖子’問題,極大地提升種業裝備的科技水平,提升種子的質量,降低運行成本。

#09 江蘇多地首次引進引進無人收割機搶收稻谷

眼下正值秋收農忙季節,江蘇省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蘇州、揚州等地都已實現無人農機“一條龍”作業,不少智慧農業無人駕駛示范區也首次引進無人駕駛收割機搶收稻谷。


在泰州市三水街道大楊萬畝家庭農場示范區,一臺大型收割機機器正在按程序實現軌跡定位,根據規定路線全自動作業。1200升的大容量糧倉采用了3.5米加長高位卸糧機構,旋轉角度達到205度,大大節省了卸糧運轉時間,一個小時能收將近10畝地,還可以實現稻麥脫粒、秸稈粉碎、自動卸糧等功能,大大節省人力成本,提高收割效率。

#10 “5G無人駕駛清掃車”亮相北京天壇公園

10月23日,北京天壇公園西門至丹陛橋的園路上,正在工作的“5G無人駕駛清掃車”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


這款“5G無人駕駛清掃車”搭載了5G自動駕駛大腦為核心的強整合模式,整車集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于一體,具備環境感知、自動規劃路徑,智能障礙物識別等無人駕駛功能,能夠實現安全、高效自主作業,提升園內清掃作業的力度和效率,并為特殊天氣下公園的清潔作業提供了便利,是推進公園管理數據化、設備智能化、服務精準化,建設新型智慧公園的成果體現。

戰略合作

#11 百度與重慶江北區達成戰略合作

10月27日,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和百度達成戰略合作。依托江北區獨特產業資源等優勢和百度的技術優勢,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方向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江北區與百度將攜手打造國內一流自動駕駛系統產業,加快探索江北區智慧交通整體解決方案,構建江北靜態交通大數據體系,推動江北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和智慧城市示范區建設。


根據合作協議內容,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系統相關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開發和成果示范應用,并攜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自動駕駛人才培養體系,共同打造國內一流的自動駕駛系統產業。

#12 黑芝麻智能與上汽通用五菱達成戰略合作

10月27日,黑芝麻智能與上汽通用五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視覺感知算法等方面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商業價值,實現優勢互補,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圍繞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開發領域,上汽通用五菱和黑芝麻智能將基于華山二號A1000系列自動駕駛計算芯片、FAD全自動駕駛平臺、山海人工智能開發平臺等一系列開發工具,結合黑芝麻智能的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共同尋求自動駕駛多場景落地。雙方還將在前瞻技術領域,組成聯合預研團隊,共同攻克技術難點。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