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人,還是應該首先關注“大本營”北館,這里匯集了諸多汽車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和互聯網公司。在這里,你可以深刻的理解,為什么人們說CES變成了車展。先看看幾家大的汽車主機廠都有哪些亮點,這些展臺我都親身踏勘了一番。其中很多廠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這里,卻不參加下周一將舉行的北美車展。
奔馳:全新CLA首發

奔馳全新CLA
梅賽德斯-奔馳在CES上全球首發新一代CLA。該車基于MFA2平臺打造,采用了全新外觀設計。新一代CLA繼續采用了MBUX車載交互系統,并且在功能上有不少升級。作為與雙12.3屏幕結合的絕佳呈現,MBUX從上次CES起就是亮點,這次還獲得了官方的汽車類創新獎。后續將單獨奉上新款交互系統的詳細視頻。此外,奔馳的電動子品牌EQ的首款量產SUV--電動車EQC繼去年9月首發之后,這回是第一次在美國亮相。該車綜合工況續航里程450公里,未來還將引入到中國。
奔馳的URBANETIC自動駕駛概念車也同步亮相,這款概念車也是去年9月發布,內部空間很大,綜合具備了載人和載貨的可能性,被奔馳稱為“革命性的移動出行概念”。9日,奔馳又展出了EQ銀箭概念車,這款單座電動跑車,首次亮相于去年的圓石灘車展,是向1938年以432.7km/h打破陸地時速的W 125銀箭賽車致敬。經典的線條加上充滿高科技感的材質和外型,讓此車具有無以復加的美麗,和URBANETIC的“丑”對比鮮明。可以說,奔馳幾乎是唯一一個認真“展車”的車企。
寶馬:完善自動駕駛車內交流體驗
寶馬是一家“孤傲”的廠商,每次CES都在自己獨立的大棚內展示,并擁有自己獨家的試車場。在展臺內部只有一輛展車,即BMW Vision iNEXT。這輛電動SUV的外觀,仍然離不開傳統的雙腎識別。內部車裝飾采用啞光木質飾面,乘客坐在后排座椅上,可以劃動椅子的布藝表面來調節音樂的播放。前風擋呈現了混合現實功能,可以通過AR的方式集成信息,還可以在自動駕駛階段播放視頻,或進行視頻通話。在行駛過程中,乘客可以和“智能助理”、“智能專家”進行交流,分別了解有關行程、生活、車輛狀態等方面的信息。寶馬還宣布,將和阿里合作,將天貓精靈智能語音助手整合到車內,于今年年底前在中國市場推出。此外,寶馬還演示了自動駕駛的摩托車。
奧迪:官方“車震”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
奧迪在不大的展位上搭建了二層展臺,呈現五光十色的科技感,可以毫無爭議的獲得展臺搭建第一名。此次CES奧迪除了帶來電動SUV車型e-tron,以及Aicon概念車之外,最大的亮點是車內娛樂體驗。奧迪將其稱之為“沉浸式車載信息娛樂交互”(Audi Immersive In-Car Entertainment)。奧迪在本次發布會提出“第25小時”概念,即利用車內空間,帶給乘客和駕駛者更多的交互體驗,能夠“節省”出時間。
現場展出的一輛A8,不斷的震動搖晃,而車內的乘客,則從前排中控和座椅頭枕后的液晶屏上欣賞電影。在播放特定的影片時,車身和座椅都可以隨著電影的情節進行“車震”,加上高保真的音響,帶給用戶更具真實感的體驗。奧迪還有一項未在展臺展示的技術,即和初創公司Holoride合作,后排乘客戴上VR眼鏡,在行駛時玩漫威主題的游戲,隨著車輛行駛路線和路況的變化,通過傳感器和游戲數據打通,乘客可以體驗到對應的情節,這就讓乘車過程變得非常有趣味性,也是游戲的進程充滿了不確定性。
克萊斯勒:與Waymo合作自動駕駛車
克萊斯勒帶來了與Waymo合作的Pacifica Hybrid minivan,搭載了Waymo的自動駕駛系統。從現場展車可以看出,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和車身融合的更加協調。該車的8.4英寸中控屏呈現Uconnect車載交互系統。而Uconnect的最新版本--Uconnect 4C,則以12英寸屏出現在新款道奇Ram 1500皮卡上,在這個系統中,多個應用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塊屏幕上。FCA和美國知名衛星廣播公司Sirius XM合作的360L也出線在系統中,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娛樂內容選擇。
福特:C-V2X技術提高路況通過效率
福特展臺展示了在自動駕駛和云服務技術的協助下,對公眾事業的支持場景。例如對老弱病人的及時救助,警方更快的處置警情,以及自動駕駛條件下的物流等。同時,福特還發布了新的C-V2X技術,即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車輛如何有序的通過十字路口。在5G的環境下,汽車、交通標志、行人和其他道理交通設施能夠進行高速的信息互通。福特將繼續和高通合作,使用其9150 C-V2X芯片組完成這項技術,并預計于2022將裝載到量產汽車上。
豐田:感受用戶心情的智能座艙
豐田此次參展的規模和以往相比,相對有些低調。在Westgate酒店以豐田旗下內飾系統供應商豐田紡織的名義參展,并沒有出現在汽車企業云集的北館。這次豐田帶來了兩款概念性的智能座艙。其中AceS,基于L4的自動駕駛階段,可以通過面部識別檢測乘坐者的情緒,通過座椅監測體型和心率,再根據環境、溫度、速度、外部光線等因素,自動調節車內溫度、氛圍燈,播放音樂等。另一款Moox概念艙,是基于L5階段,靈活運用艙內空間,為乘客提供娛樂、商務等各種服務場景。豐田在CES的展出內容,一向注重對“人”的關懷,這次也不例外。
此外,豐田還推出了以雷克薩斯LS 500h為原型、具備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即TRI-P4。此車也是去年豐田在CES展出相應產品的延續和升級,裝備了更多的傳感器,通過設備的合理整合與擺放,后備箱的空間也得到了節省。豐田將這套自動駕駛系統稱為“豐田守護者”(Toyota Guardian)。豐田希望此車運用于兩個不同的測試方向,一個是滿足通勤需求的自動駕駛,另一方向則是加強主動安全,增強司機對車輛的掌控力。
本田:開荒拓土的自動駕駛作業車
本田參加CES總是不按套路出牌,上次推出了幾款機器人,這次主打兩輛無人駕駛的工具車。這種工具車具備野外作業的能力,可以安裝不同的配件,能夠用于防火、收割、救援、建筑等多個場合,主要特點就是不怕臟不怕累,去人很難到達的地方作業,或者幫人“扛大包”。
本田還展示了Dream Drive車載交互系統,可以集成在CarPlay或Android Auto中,以其中的APP形式存在。這個App中分別包括服務于駕駛員和乘客的功能版本,駕駛員可以加油、訂餐、預定車位,并進行支付,并可通過語音搜索。乘客可以看電影和打游戲。
日產:車內呈現另一個世界
日產空曠的展臺中央,只擺放了一個概念座艙,用于展示全新的“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車內外的傳感器來收集有關駕駛環境的信息,然后將其與云端的數據合并,這樣駕駛員就可以提前預判“看不到的地區”,保證更安全的駕駛。而且在天氣不好的時候,車窗還可以顯示灑滿陽光的環境,乘客還可以通過車窗與家人通話。總之,是讓乘客在車中感受另一個虛擬世界。除了營造出的虛擬環境之外,這件猶如藝術品一般的概念座艙,也相當漂亮。
此外,日產還發布了Leaf(聆風)E-plus,今年1月將率先于日本上市,該車配備了62千瓦時的電池組,續航里程超過360公里,最大功率214馬力,產品力大大超越上一代聆風。
現代:會“行走”的概念車
現代汽車在CES發布會上推出了一款“能行走和攀爬”的概念車Elevate,外型相當科幻。平地行駛時和人們心中“車”的概念類似,但是爬山時,更像是四只腳上長了輪子的動物。這款車的用途主要是救險,他在“行走”時時速大概5公里,可以翻過1.5米高的障礙。可惜車并未出現在北館的現代展臺上。展臺上昏暗祥和,只擺了幾座蛋殼型的座艙,讓觀眾在里面通過大屏互動。另外也不要忘了去現代旗下零部件供應商Mobis展臺看未來自動駕駛場景的演示。
起亞:實時情緒自適應駕駛系統
起亞近幾年都是CES的熱心參與者,他們的展臺擺放了幾臺如同烤面包機一樣的概念座艙,用于展示車內空間,這也是為了適應未來出行場景,用戶不必自己開車,而是通過網約車或共享車的形式,在自動駕駛的背景下,可以在車內做很多事。在展臺上的狹小空間里,觀眾可以通過手勢做很多操作,遙控前方的屏幕。在體驗中,包括了實時情緒自適應駕駛系統(R.E.A.D.),可以檢測駕駛員心情,并對駕駛艙內的環境進行調整。
起亞還展示了一個有趣的“Seed Car”和“Bird”車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子母車。這也是應對城市擁堵交通的一種解決方案。所謂Seed Car,是一個四輪腳踏車,采用混合動力系統,駕駛員需要用腳蹬車,但不像自行車這么費力,可以行駛100公里。這個四輪腳踏車后面還掛著一個滑板車,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如果需要長距離行駛,則這些Seed Car可以裝入“Bird Car”重新組合。這幾輛車既可以組合又可以拆散,用于不同的行駛距離。
拜騰:公布量產細節
拜騰繼去年之后,再次參加CES,觀眾可以從拜騰自己展臺和亞馬遜Alexa展臺看到展車,展臺規模上比去年略有縮小。這次拜騰展出了K-Byte和M-Byte兩款車型,并公布了計劃于今年實現量產的BYTON M-Byte的諸多細節。拜騰標志性的48英寸共享全面屏,以及方向盤中間的駕駛員觸控屏將在量產車上都將完全保留。拜騰量產車還將支持語音控制、物理按鈕控制、臉部識別、手勢控制等多種交互方式。此外,概念車上頗具前瞻性的座椅內旋功能在量產車上也得以保留。通過用戶專屬的BYTON ID,拜騰將打造一個連接應用程序、數據和智能設備終端的開放式數字生態系,能夠對用戶的日程、位置、喜好和應用程序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供定制化建議。M-Byte預計今年年中正式亮相,期望年底正式量產。目前,整車測試工作已經全面開展。
一汽紅旗:VR智能艙綜合體驗五感
一汽紅旗推出了“旗境” 智能艙,是基于紅旗技術品牌R.Flag“阩旗計劃”所開發,是紅旗對未來智能生態及人機交互領域規劃和構想的體現。整個展臺用21塊懸吊屏打造科技感。圍繞體驗座艙,一共是五塊屏,分別代表Rise升起、 Future未來、Leading領先、Autonomous智能、Genes基因。體驗者可以通過VR方式操縱車輛,車兩側的四塊屏,也會隨之呈現行動中的景物。而體驗者也能夠在“行駛”過程中綜合感受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知覺”。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親自帶隊,并表達了來CES學習的態度。對于紅旗來說,能夠來到CES參展,就是進步。
威馬:將與百度合作自動駕駛
除了拜騰之外,“造車新勢力”中只有威馬的車出現在CES,而且還是在百度展臺。威馬和百度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在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方面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并成立了“威馬&Apollo智能其次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共同研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此外,威馬還宣布,兩款新車型EX5 Pro和EX6將在2019年上市,并搭載百度的技術。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各大車企的套路是殊途同歸。通過智能座艙展示未來自動駕駛環境下,車內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傳感器感知乘坐者的需求。自動駕駛方面,則是以Waymo為代表的單車方案和以福特、百度等企業為代表的V2X方案并行。而電動車則成為各車企展車的標配,可惜沒有看到燃料電池車參展。
對于各主要參展車企而言,以美、日、歐、韓四派勢力為主。通用這次沒有參展令人意外,估計主要精力都在北美車展上,畢竟還是守住大本營更重要。另一家缺席的重量級玩家就是大眾品牌(不含奧迪)。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有像紅旗這樣來拜山頭、漲姿勢的,也有拜騰這樣頗具科技元素,引發海外媒體關注的。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而言,目前主要的目標都是交付吧。
當然,這些企業遠遠不能代表汽車行業。北館內的諸多大型零部件供應商,IT供應商,創新公司,可能會是未來的主角。他們帶來的技術,可能會決定汽車行業的走向。實際上,上述企業的很多展品,也是來自于這些供應商和合作方,只是汽車主機廠擁有強大的用戶影響力,仍然是當今汽車行業的主角,所以他們帶來的展品和技術,通過對不同方案的整合與利用,對普通觀眾來說,更值得關注。這些技術無論是已有明確的時間表,還是處于虛無縹緲的階段,都是未來汽車行業變革的一部分,那么主機廠參與其中,去試錯和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概念車和新技術,只是幾年甚至十年后汽車行業的縮影,我們可以熱切的期盼這些概念成為現實。